《百骏图》是郎世宁的代表作一,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该稿本为纸质,纵102厘米、横813厘米,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,姿势各异,或立、或奔、或跪、或卧,可谓曲尽骏马之态。 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,控制着整个马群,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。在表现手法上,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,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,用笔细腻,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。
《雍正十二月行乐图》轴,清,绢本,设色,纵188.2cm,横102.2cm。故宫藏品. 本幅无款印。 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,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,分别为“正月观灯”、“二月踏青”、“三月赏桃”、“四月流觞”、“五月竞舟”、“六月纳凉”、“七月乞巧”、“八月赏月”、“九月赏菊”、“十月画像”、“十一月参禅”和“腊月赏雪”。从描绘的景物判断,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。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,建筑描绘细腻,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,又有西式亭台楼阁,更有中西合璧者,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。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,他解释说“圆明园”的赐名大有深意:“圆而入神,君子之时中;明而普照,达人之睿智也。” 雍正三年(1725年)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,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,他明谕百官“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”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,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。
年代:清代
题材:兽畜
作者:郎世宁
技法:设色
形式:横幅
材质:绢本
原作尺寸:51.20cm×166cm
此画又称《八骏图》,画面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,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,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、生动有趣。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,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,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,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“海西画派”所独有的艺术风格。图中背景的树木、山石、花草全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形态,由此判断该画应是郎氏在雍正年间所创作,因为到了乾隆时期,在郎世宁的绘画中往往自己仅画出人物、鞍马,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。
《锦春图》是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作品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绢本,设色,立轴,横68.6厘米,纵121.6厘米
锦春图设色浓艳鲜丽,充分体现郎世宁的绘画特色。锦鸡花卉得写实之真,而湖石坡草又表现中国画的笔墨趣味。画春华锦鸡。锦鸡全用西法。点景树石笔墨是旧院体。构景一仍是陈法。当出另一画家补绘。设色画山涧旁湖石杂卉,二锦鸡栖石上。
款:臣郎世宁恭画。铃印:臣世宁。恭画。鉴藏宝玺:八玺全。八征髦念之宝。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。太上皇帝之宝。
此画是一副寓意和睦温馨,天长地久的吉祥画。其画面色彩艳丽,设色以朱红,石绿,石黄、蛤粉等,画中四鹤像是一个优雅温馨的家庭.
【名称】花阴双鹤图
【类别】中国古画
【年代】清代
【作者】郎世宁
【文物原属】故宫旧藏
【文物现状】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
作者简介
郎世宁(西元一六八八至一七六六年)意大利人,十九岁时加入天主教耶稣会为修士。少年时曾习西画,兼习建筑,二十七岁来华,以绘事供奉内廷,历仕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。善画人物、花鸟,尤善犬马。其画法於中国传统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,以及西画颜料,故凡诸所作,色彩穠豔,形象逼肖。
花阴双鹤图——图轴,绢本,设色画。纵:120.1公分,横:66.5公分。
一株茂盛的月季花花香四溢,浓翠欲滴的枝叶中,一朵朵月季含娇弄柔,媚态千姿。花树下,一只丹顶鹤正细心的梳理着它的羽毛,另一只似乎与两只小鹤正在有趣的对话。仙鹤优美修长的身形,洁白的羽毛光滑可鉴,又极富层次立体感,尾部黑色的羽毛显出蓬松而又柔软的质感,在光线下闪着淡淡的
蓝绿色色的光晕,鲜红色的冠肉像一只皇冠显示它的高贵气质。画面雅而不俗,足见郎世宁技艺超群,深受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赏,逢其画而必收藏,民间难得一见而显其作品弥足珍贵。
郊原牧马图
馆藏: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