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松风高士图》,该作品将远山用淡色晕染,近山则以渴墨皴擦;山脊草树稀疏,或点染,或草草钩勒。近树着力特大,树干挺拔,枝叶繁密。用笔清秀爽利,墨色浓郁苍润。此画作是明代画家文伯仁晚年的力作之一。
【材质】设色、纸本。
【规格】98.7cm×27.6cm
【收藏机构】辽宁省博物馆收藏
文伯仁(1502-1575),字德承,号五峰山人,又号葆生,摄山老农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文徵明侄子。宗家学,山水、人物师王叔明,笔力清劲,岩峦郁茂。
该画作把近处的坡石先以淡墨勾勒,再以干墨或浓墨点苔,分出坡石的脉络。画家在水口处横抹几笔,既显画面空灵,又让人感觉水波轻漾。夹岸的松、柏先双勾树干,再以劲利的短线写松针,以密圈作柏叶,枝柯交错,如虬龙劲舞。茅屋被丛树掩映,有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之感。远处群山取自文氏画法。画家先以细密皴法定基调,再以淡墨勾勒山骨,然后用干笔作解索皴、牛毛皴,看似随意点染,却让山体层次分明、凹凸有致。千岩万壑、崇山峻岭、山径盘旋、涧水曲折,苍莽之气毕现于纸上。由于画家用笔多变,又着意经营,所以画面既浑厚华滋,又开阔旷达,毫无促迫感。画家在松树下的桥头处设主、仆两人,有画龙点睛之功,正如文徵明诗中所云:“万叠高山供道眼,千寻飞瀑净尘心。”寄情山林、不求闻达的高士,让这幅山水画有了更深远的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