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62175157
关注了解更多 |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峪山行旅图

 

 

 

 

中文名   溪山行旅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     范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年代   北宋

 

材质   绢本墨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规格   206.3厘米,横103.3厘米

 

收藏  台北故宫博物院

 

《谿山行旅》为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。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,巨峰壁立,几乎占满了画面,山头杂树茂密,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,山脚下巨石纵横,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,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,路边一湾溪水流淌,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,使观者如闻水声、人声、骡马声,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。该作品使用丝质的绢作为画布,长206.3厘米,宽103.3厘米,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,举凡山川流水、高山岩石,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,至于人物、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,活灵活现,因此受到历代收藏家珍爱,如今已有许多印记,该作品已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。

 

打开《溪山行旅图》,一座大山矗立眼前,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,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,而这些题款,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。

 

范宽(约950-1027),北宋人,名中正,字中立。北宋前期著名画家,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/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。善画山水,重视写生。为人风仪峭古,磊落不拘世俗。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,境界浩莽,雄阔壮美,墨韵浓厚,笔力鼎健。晚年卜居终南、太华,置身自然,尽得画意。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。

 

 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,他用笔雄劲而浑厚,笔力鼎健,而善用黑沉沉的浓厚墨韵,厚实而滋润。尤其他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称赞。如徐悲鸿在世时曾高度评价此画:“中国所有之宝,吾所最倾倒者,则为范中立《溪山行旅图》,大气磅礴,沉雄高古,诚辟易万人之作。此幅既系巨帧,而一山头,几占全幅面积2/3,章法突兀,使人咋舌!”

 

中国山水画始于五代时期,而真正崛起却是在北宋。身为北宋画家的范宽,先后拜师五代时期具有影响的大画家李成、荆浩。范宽的画留传至今的只有极少一部分,如《溪山行旅图》、《雪景寒林图》、《雪山萧寺图》、《雪山楼观图》、《临流独坐图》等。

 

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,并能独辟蹊径,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、李成并列,誉为“三家鼎峙,百代标程” 。后人将范宽与李成、董源二人合称“宋三家”,之后的“元四家”、明朝的唐寅,以至清朝的“金陵画派”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,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。

 

宋元两代,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。南宋初期的李唐,稍后的一些的马远、夏圭,元代的倪云林、王蒙,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