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62175157
关注了解更多 |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山鸡棘雀

 

 

 

中文名  宋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年代    宋代

 

      黄居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97x53.6cm

 

      台北故宫博物院

 

全幅规格:该幅 97x53.6公分、诗塘 (左) 13.7x36.3公分、诗塘(右) 13.5x17.2公分、下边幅 13.5x53.6公分;绢本、立轴、设色。

 

黄居寀(933993以后),四川成都人,字伯鸾,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之子。初为西蜀孟昶(934965在位)朝翰林待诏,为宫廷作画。965年(乾德三年)随蜀主降宋,进京供职宫廷,负责收罗和鉴定名画,993年(淳化四年)曾出使成都府。太宗尤加宠遇,委以搜访名画,诠定品目之重责。黄筌父子之画艺,在北宋初期尚成为图画院评定优劣之标准。

 

宋黄居寀山鹧棘雀图:黄居寀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儿子,因家学的关系,在花鸟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。他们父子的作品,在画院中极受推崇, 以致成为画院评画的标准。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,布满画面,空白很少。设色淳厚无华,描法稳健,略带稚拙之感,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,及古朴风韵。此图绘泉石、荆棘、竹丛,群乌飞鸣、憩啄棘间枝头,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,情态十分真实自然.构图紧凑而富变化,疏密、动静都很讲究;用笔沉稳工致,设色精细富丽,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《写生珍禽图》卷。

 

作品赏析

 

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,配合得宜。像山鹧跳到石上,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,就十分生动。另麻雀或飞、或鸣、或俯视下方,是动的一面;而细竹、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,有的朝左,有的朝右,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,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。下方的大石上,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,几乎横贯整个画幅。背景则以巨石土坡,搭配麻雀、荆棘、蕨竹,布满了整个画面。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,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。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,有着装饰的效果,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。

 

北宋初期名家之“真迹”非常稀少,《山鹧棘雀图》在绘画方面,上承唐朝之传统,下开写生之先例。在收传方面,曾经宋徽宗之珍藏,不但在《宣和画谱》能查到记录,画幅上钤有:双螭、宣和、政和、睿思东阁等徽宗藏印,前三印与徽宗题签〈黄居寀山鹧棘雀〉之组合,正是「宣和装」古老装裱的遗制。还有缉熙殿宝(宋理宗)、司印半印(明太祖)、清宫印玺等,增强其流传有绪之可靠性。